机械-数码围城(一)
数字化的风暴已不可避免地刮到了看似非常传统的行业——印刷行业,中国印刷市场的这类趋势从 近几年来数码印刷设备供应商在国内逐年大幅增长的销量上可见1斑。但我们最能切身感遭到的还 是街边林林总总的快印店,不但有国内品牌,还有Kinko′s、SirSpeedy等洋品牌。众多供应商举 办的各类有关数码印刷的研讨会给我们带来了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和令人鼓舞的信息,描绘出了1幅幅美丽 图景,这更是给近几年的数码印刷热火上浇油。 因此,众多从业者纷纭投身数码印刷行业,走进了梦寐的城里。每个人对数字化影响力的理解不1样,价 值观不1样,回报是各式各样的,抢先起跑者未必能尝到多大的甜头。1片热烈繁华景象的背后,豪情与现实, 付出与回报,种种的期望和矛盾都值得我们去考虑。城里的人或发掘先机,或危机感加重,或表情麻痹,或已 经对它失去了兴趣,这才回头发现出城的路更难走。围在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 ,钱钟书先生的话此时更值得反思。 经不起考虑的“繁华” 虽然数码印刷在国外发展了10多年,但直 到近几年我国的数码印刷才有了较快的发展。目前,数码印刷已在商业快印、机关文印、电 信、金融、保险、邮政、出版印刷、包装印刷等领域得到迅速利用。海德堡、惠普、富士施 乐、佳能、柯达万印、爱普生、奥西等世界主要数码印刷机供应商的产品都在我国有了用 户。据相干媒体统计,截至2004年5月,中国内地墨粉类数码印刷机的装机量达2000多台, 由于有些供应商的数据并未列入统计范围,实际装机数量还要高于这1数据。1时间,数码 印刷成为业内最为时尚的关键词。第6届北京国际印刷技术展览会上,数码印刷馆里更是人 头攒动,国际巨头摆开阵势,大秀最前沿的设备和技术。数码印刷1片“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景象。 而“繁华”的背后呢? 北京康文伟义印刷有限公司总经理陆卫东流露,北京数码打印市 场上,A3彩色打印惊现每张1.6元的超低价。1方面是供应商描绘 的美丽图景,另外1方面是堕入价格战泥沼的市场,2者何以让人感 到这样巨大的落差呢? 逐利是资本的本性,投资者在进入数码印刷市场之前,除看到 其他从业者的成功之外,更多的是在供应商的循循善诱下很快地加 入进来。而目前中国数码印刷市场其实不是供应商所描绘的高利润行业。 “作为推行设备的商业促销手段无可厚非,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去研 究过那些让人动心的数据呢?而那些供应商提供的国外成功案例是 不是适合中国的市场土壤呢?”陆卫东快人快语。 2005年是陆卫东进入彩色数码打印和印刷行业第4个年头,从 彩色建筑图文喷绘市场入手,到现在具有自主品牌的快印连锁企业,像他这样先前从未触及过印刷的投资者 还有很多,很多的数码快印企业也都是从印刷建筑效果图、标书等起家的,也有从事激光 照排出片服务的,他们捉住数码打印机的发展和其进入中国市场的时机行政复议期间可以强拆吗,在业已构成的 巨大市场需求下,在几近没有竞争的条件下迅速做大、做强。 实际上,国内不同地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 的差异也使得数码印刷企业的散布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地 区数码印刷发展迅速,市场存在巨大需求,而1些经济不够发达地区,则步履维艰,乃至是 1片空白。消费市场的培养和发展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金钱,对1个观念陈腐,不愿意接 受新事物的消费市场,个性化印刷、按需印刷都只是空谈。市场的不成熟,直接导致的是投 资数码印刷的风险系数增高,而数码印刷设备的更新速度太快,价格变化太快,使得投资的 回收期也就更漫长。 理论上说,国外有的机器中国也有了,外 国人能干的事中国人也能干,中国人理应比他人干得更好,而实际情况其实不是如此。除经济因素之外,还有其他 因素决定着中国数码印刷业能否做大做强。在国外,彩色数码印刷 主要利用于销售领域,比如直邮等,而中国目前没有真正意义上的 直邮市场存在,大多数是大量低廉的油印宣扬品。供应商更多的是 将国外成熟市场的成功范例推介到国内,但中国市场的情况却完全 不同,这样的鉴戒便没有任何意义,就像是纸上的饼,远处的梅。 供应商只是单纯宣扬技术的先进性,对用户的呼声听而不闻, 这自说自话的现象也是1种商业浮躁的表现。“我感觉这是1个 定位问题,做市场不是为了卖机器而卖机器,应当为用户创造良 好的市场氛围。只有真正关注用户所关注的,才能有所成。”对 中国数码印刷市场上设备领先于消费市场的现状,天津欧普印刷 技术有限公司经理胡国柱有自己的看法,“现在讲双赢和互动, 没有广大的消费群的充分认识和参与,再热烈的吆喝也是白搭。 技术的先进性,可以作为占据市场的利器,但是,购买者终究关 注的还是投入和产出。购买者不是发热友,不是粉丝,不是追星 族,只有实实在在的短时间和长远的市场回报,才是他们所想要知 道的。” 不言而喻,目前数码印刷的“繁华”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 繁华,更像是供应商的独角戏厂棚没证就可以强拆吗,台上场面红火,台下市场冷落。而 剃头挑子不能总是1头热,如何研究市场需求与用户需求,共同培 育和开辟国内的数码印刷市场,恐怕才是当务之急。